久久精品青青大伊人AV,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色hd,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中文,一本久道综合在线中文无码

人在深圳的你知道每天用的電都哪里來的嗎? 發布日期:2024-07-27 瀏覽次數:1743

經濟發展,電力先行。

上世紀20年代,電力開始進入當時的寶安,寶光電燈公司依靠僅有的一臺燃油發電機,供南頭鎮大新街照明用電。

今天的深圳電網,已經成為全國供電負荷密度最大、供電可靠性領先的城市電網,2020年深圳全社會用電量983.34億千瓦時,每度電支撐GDP超30元。

百年燈火,在新時代愈發璀璨。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

在迎接建黨100周年之際,我們走進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沿著電流脈動,分電源、輸電、調度、變電、配電和客戶服務六個篇章,全面展現在黨的領導下,深圳電力事業的跨越發展和不凡成就。

人在深圳的你知道每天用的電都哪里來的嗎?(圖1)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漫步在深圳灣,一盞盞彩燈燦若星辰,鵬城在燈光的掩映下顯得格外迷人,流光溢彩,美不勝收。

從只有一座電站的邊陲小鎮,到現代化國際都市的霓虹閃耀,改革開放的如椽巨筆擘畫深圳騰飛畫卷,電力如同城市血脈,作為最重要的驅動力之一,助推深圳經濟社會巨變。

鵬城燈火璀璨的背后,你可知道那些奔騰不息的電流都來自哪里?

西電東送:為深圳發展注入澎湃“綠色”動能

深圳電網屬典型受端電網,深圳境內電源不能滿足電網電力供應需求。據了解,深圳境內的電源類型主要包括煤電、氣電、水電、核電、風電、儲能、垃圾發電等等,外來電量(購省網電量)大約占70%、本地調管電源電量僅占30%。而外來電源中,“西電”是主力。

從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出發,沿著盤山公路進入廣西隆林縣椏杈鎮納貢村,在紅水河上游南盤江畔,一座引水式水電站屹立于雷公灘段峽谷之上,這座水電站就是西電東送第一個電源點天生橋二級電站。

據悉,西電東送自上世紀80年代發軔,是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變西部地區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促進東西部地區經濟共同發展的重要措施,對于合理配置資源、優化能源結構、促進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西電東送分北、中、南三路送電線路:北線由內蒙古、陜西等省區向華北電網輸電;中線由四川、重慶等省市向華中、華東電網輸電;南線由云南、貴州、廣西等省區向華南輸電。

1993年1月,500千伏天廣一線正式將天生橋二級電站的電力送往廣東,南方區域西電東送“第一度電”落地。

2002年,南方電網公司成立,西電東送南線進入發展快車道,目前已經形成“八條交流、十一條直流”19條500千伏及以上大通道,送電規模超過5800萬千瓦。

值得一提的是,南方電網高度重視對深圳特區的電力支撐,2007年,通過貴廣二回直流(最大輸送能力300萬千瓦)首次將“西電”送抵深圳寶安換流站。2018年,滇西北直流(最大輸送能力500萬千瓦)又將清潔水電從云南輸送到深圳東方換流站,為生機勃發的深圳送來源源不斷的澎湃電力。

“西電”是“發展電”,也是“綠色電”。“十三五”時期,南方電網西電東送新增送電能力2300萬千瓦,累計送電超過1萬億千瓦時,輸送清潔能源占比超過80%,相當于節約東部地區標煤消耗2.71億噸,減排二氧化碳7.2億噸、二氧化硫520萬噸,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

轉型小“清”新:深圳本地電源浮沉史

你可能想象不到,一百年前,也就是中國共產黨初創之期,深圳的電是什么樣子。

上世紀20年代,電力開始進入當時的寶安,寶光電燈公司依靠僅有的一臺燃油發電機,供南頭鎮大新街照明用電。

新中國成立后的1951年5月,南頭電廠投運發電,原動機為112馬力柴油機,發電機容量75千瓦,供縣城、墟鎮、街道照明及農副產品加工用電。

1964年,原寶安縣松崗公社以10千伏配電線路從鄰近的東莞長安公社引入省網電源。第二年,首座變電站——烏石巖變電站投產,寶安縣正式用上電網電。自1965年8月后,省網電力逐漸成為深圳電力的主要電源,直到1987年一直保持不變。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廣東率先實行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經濟的方針政策,一批深圳地方燃油電廠應運而生。1987年,沙角B電廠投產;1990年以后,隨著深圳應急中小型燃油電廠的陸續興建,以及深圳自行建設的媽灣電廠、西部電廠這些大型電廠的投產,深圳地方電廠的供電量已經遠遠超出省網。

人在深圳的你知道每天用的電都哪里來的嗎?(圖2)

(深圳本地電廠南天電力)

“深圳經濟特區成立以后,經濟建設進入了大發展時期,供用電量隨之大幅度增加,年供、用電量增幅均在60%以上,電力需求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電力建設的速度,變電站剛建成就過載。”深圳供電局第一任局長劉晨光對幾十年前的缺電情況仍記憶猶新。

1979年深圳供電局成立后,大力加強電網建設。特別是“十一五”期間,實現電網規模翻番,相當于五年再造了一個深圳電網,全力解決電網“卡脖子”的問題。隨著電網的發展和西電的加入,本地電源從主力變成了重要補充。

近年來,深圳供電局在“保護環境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理念引導下,本地電源逐步轉型升級。2000年后,深圳投運了8家以燃燒生產生活垃圾和沼汽為主的綠色環保電廠。深圳本地的寶昌等4家電廠于2018年下半年陸續開展了燃機低氮燃燒器升級改造,改造后機組氮氧化物排放濃度下降至15mg/m3以下,天然氣硫分含量極低,廢氣中幾乎不含硫化物。截止2020年底,在深圳供電局的支持下,深圳分布式光伏發電總裝機20.82萬千瓦,除了300多戶居民,還有208家企業主動加入到這一環保行動的行列來。

據氣象監測,2020年深圳全年灰霾日僅3天,達到1988年以來最優水平。

“黑啟動”電源:極端故障情況下復電的“火種”

提起深圳的綠色能源,就不得不提到深圳抽水蓄能電站。進入5月,深圳氣溫飆升,用電負荷激增。21日上午9時,按照深圳供電局調度指令,深圳抽水蓄能電站上庫球閥開啟,水流沿著3.5公里長的輸水隧洞沖擊而下,位于地下300多米的發電機組飛速地轉動起來。

2018年投產的這座深蓄電站是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中的重點建設工程,也是西電東送的落點和粵港電網的連接點。該站由南方電網公司全額投資,總裝機容量為120萬千瓦,設計年均發電量15.11億千瓦時,承擔電力系統調峰、填谷、調頻、調相以及緊急事故備用任務。

人在深圳的你知道每天用的電都哪里來的嗎?(圖3)

(深圳抽水蓄能電站發電機組)

作為中國內地首座建于城市中的大型抽水蓄能電站,深蓄電站能滿足深圳電網近三分之一的調峰需求。在夜間用電低谷時,機組把下水庫的水抽到上水庫儲存起來,實現電網富余的電能轉化為水的勢能;在白天用電高峰時,機組又把上水庫的水放到下水庫,實現水的勢能轉化為電能。如此往復循環,實現調峰、填谷作用。

“當電網出現大面積停電時,抽水蓄能機組還能夠以‘黑啟動’模式啟動運行,帶動整個電網恢復供電。”深圳供電局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副主管史軍介紹道。

“黑啟動”是指整個電力系統因極端災害全部停運后,不依靠外部電力就可以啟動的發電機組。它如同星星之火,最終帶動整個系統的恢復。“十三五”期間,深圳先后投產了深圳抽水蓄能電站、華電坪山分布式能源站兩座“黑啟動”電源,增添了極端故障情況下復電的“火種”,為極端情況下深圳的用電進行最大程度“兜底”。

接下來,深圳供電局將緊抓“雙區”建設和深圳都市圈發展的重大機遇,瞄準“中國第一、世界最好”發展目標,積極推進清潔能源送深通道建設,支撐綠色低碳的清潔發電和多能互補的智慧能源發展。